看到台北市打算自辦基測與一綱一本
知道這必將對台灣的教育界掀起一個大波瀾
如果我今天仍在台灣
我小孩就正會是被實驗的白老鼠
教改從我出國後開始一連辦了十多年
結果呢
聽媽媽說
彰化的親戚小孩很榮幸進了我以前唸的國中資優班
這個國中是大概是彰化區最好的國中之一
先聲明一下我以前不是唸資優班
但是資優班的下一班
模擬考試每一科不到90分
少一分用藤條打一下手心或是屁股
每少十分 老師就懶的打
用青蛙跳跳操場一圈200公尺
這個班級我待了兩年
不知被打了幾千下 跟幾百圈的青蛙跳
現在回想起來
真是不知道該哭 還是感謝
以前的資優班每年級只有一班 男女混合
然後好班 男女分班各約有約有8班
放牛班也是男女分班各約有6班
每班有五十位學生
一個年級總共有將近30 班
有一千四五百個學生
現在每年級每班三十多人
也是將近三十班
卻有半數的資優班
因為教育部不准有能力分班
但允許有資優班
所以各國中就變相的成立許多資優班
看到去年的新聞說
中部地區的國中要聯合考試招收資優班
但是被教育部要求停辦
話說那位親戚的小孩
在國中一年級的資優班
早上五點半要起床開始唸書
除了正常上學之外
課後還要補各種科目
晚上十一點才去睡覺
我聽了下巴差一掉下來
我以前唸高中考大學也沒拼成這樣子
這是哪門子的資優班
簡直就是在陸戰特種部隊的操練
以前我國中班上還有個混混出身的
很聰明但也很狠
時常跟同學說他的豐功偉業
像是拿著西瓜刀跟著哪個角頭朋友去打架等等
動不動滿口三字經的
說要在哪個老師的機車油缸放鹽巴 蓋他布袋
還經常到那些所謂放牛班去呼朋引伴
所以我是盡量避他遠遠的
後來看到小畢的故事
就有深刻的體會
話題轉回到現代一下
去年看到新聞說
雲林科技大學資工系某教授發展一種寫程式的網頁
讓資工系的大學生可以練習寫程式
因為他說
台灣有一半的資工系學生畢業後
還完全不會寫程式
讓我這個唸電腦的愣住了
這樣的話是哪門子的資工系學生呢
言歸正傳
我對台灣的教育感覺真的是很迷惘
大家都知道
以前的一考定終身跟填鴨式教育不好
所以有教改
希望促進多元化入學跟提倡五育均衡發展
但是以前
我唸國中時雖然也是每個星期要補習三四個晚上
還有時間看楚留香 星星知我心的連續劇
但也可以睡到飽 不用五點半起來看書啊
高中除了上課補習之外
還有許多時間
偶爾騎腳踏車台中彰化來回走一走
逛逛台中中華路夜市 遠東百貨
跟幾個死黨到圖書館看看女同學
去暗戀學校的女同學
對我來說
國中回憶是沒那麼好
但高中真的是我很快樂的日子
回台灣幾次跟朋友聊天 聊到小孩教育
那時跟我在幼稚園小孩一樣年紀的
很多都要上兩種課
一個是一般的幼稚園
另一個是美語班的
晚上還要學才藝像是畫畫
我那時聽了覺得有需要讓小孩這麼忙嗎
他們都說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唉
我想這是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
絕大多數的台灣父母
都不想讓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不管教改怎麼改
只要有這種心態
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我在美國鄰居的老美小孩
跟我大小孩一樣年紀
當我小孩一年級開學時
他的小孩居然沒有一起坐校車
我就很納悶的問了他們一下
他們說 喔
希望讓他再唸一次幼稚園
不想讓讓他這麼早上小學
天啊
我是當場愣住了
那個小孩也才小我的小孩兩個星期
那不代表我小孩也太早上學了
可是我們的鎮明明說cut date 是12月底啊
那個小孩雖是10月生的
但是應該是可以合法唸啊
後來我才知道
這些老美不在乎小孩是否晚讀
但是在乎他們的成熟度能否應付該年級
他們寧可小孩在班上年紀大一些
不用在學業上有太突出的表現
但是可以當個領導者 更有自信心
在課外活動的表現更好
跟我們這些老中的想法是差很多
不過正也是如此
所以華人的小孩在美國成績都可以唸好
因為老美的人生目標不是去當個技術或是研究員
而是會真正的享受人生
所以職業可以是各式各樣
父母不會期待他們要成龍成鳳的
在美國的華人對小孩教也是跟台灣的父母一樣
期望小孩成龍成鳳的
所以老中與亞裔的小孩成績優秀上了好大學
像是柏克萊大學就有40%亞裔學生
不過話說回來
這些優秀的華裔學子
最後多走技術方面 像是醫生 各種專家等等
很少從政從商 運動 等等
坦白說
幸好在美國有這些老美當老中的墊底
所以升學壓力比起台灣是小了許多
否則小孩日子過的也不會這麼快樂
台灣教育的問題不在於教育本身
而是台灣市場太小與太過重視技術類的
政府各種施政措施與經費都幾乎是針對科技類
而呼略其他的
加上政府與公司只看文憑
所以大家只能拼命的唸書考試
看能不能擠到前面
然後進入那些大公司 拿股票
再日夜拼命工作保住飯碗
我弟妹也是日夜拼命工作
但是因為公司沒有股票 一直無法翻身
在台灣哪個人不是拼了命在工作
這種用股票分紅吸引員工的做法
卻是有些違反社會正義與公平
因為這些股票分紅 員工不須出錢 股票也不須扣稅
在美國我也有過股票選擇權 (stock option)
但是是要自己出錢買去買當初進了公司給的價碼
賣了股票還併入當年所得要扣稅的
可惜的是公司股票在我能賣的時候
已經跌破公司給我的價值
所以也沒因此賺了錢
但是這才合乎社會公平與正義
加上台灣當官掌握資源的都是那幾所學校畢業的
所以他們無法體會也不願幫忙解決在台灣中下等級學校的問題
把大多數的教育經費都撥給了少數學校
所以變成好的永遠可以吸收到好的師資 設備與學生
下面的學校就永無翻身之日
如此一來
大家當然要搶破頭進入名校
不管是國中 高中 大學等等
就我來看
除非台灣廢除對所有國立大學的補助
然後讓所有大學的校長一起去共同審查教育經費分配方案
改採用申請的辦法
同時規定所有政府機關與公司
招收員工不可以只看少數明星學校學歷
員工名額必須按照各縣市地區大學人數比例分配
如此大家就不會只想擠進少數學校
這樣才能徹底解決教改與縣市差距的問題
而且規定大學教授
每一個學期到國中高中去社區服務教書的教學成果
也可以當作升等主要項目之一
不要只是看論文點數來當升等的標準
這個方案當會引起過渡時期的陣痛
但是如果再讓台灣的教育這樣惡性競爭下去
犧牲多數人去培養少數人
那台灣的社會不只將會是 M 型而已
恐怕會成為 L 型
而這些所謂在社會頂端的人
也因台灣的亂象不會認同台灣
他們有能力把子女 與財產弄到國外
所以政府花了大把錢與資源培養出來的所謂精英分子
最後可能還不會留在台灣
我真的是不希望看到台灣變成這樣子
只是大概沒有政治人物有機會與能力
敢跟許多既得利益者作對
大刀闊斧的對台灣改革
所以這一篇文章就當作是我在發牢騷好了
- Jan 19 Fri 2007 12:55
台灣的教育問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