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些篇文章 那真的是身有同感 美國政府今天表示,美國將會重新檢討對巴基斯坦提供的慷慨援助,可是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昨天突然宣布實施緊急統治,似乎使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政策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因為在美國的反恐戰爭中,巴基斯坦是重要的盟友。 影嚮力強大的民主黨與共和黨參議員指出,美國政府如今正為與穆夏拉夫結盟付出代價,因為美國把雙方的結盟關係置於巴國的民主需求之上,巴基斯坦是個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 美國國務卿萊斯表示,美國將「重新檢討」對巴基斯坦的援助。自從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巴基斯坦從美國獲得的軍事援助超過一百億美元。 穆夏拉夫對全國發表電視演講時,改用英語「對美國所有的聽眾呼籲」,他引用已故美國總統林肯在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美國南北戰爭高峰時期發表的談話,強調在巴基斯坦實施緊急統治的必要,林肯當時表示,維持美國合而為一的重要性超過人民的自由。 但反對黨巴基斯坦人民黨領袖碧娜芝.布托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網」訪問時說:「可憐的林肯總統,就連睡在墳墓中也不得安寧。」布托倉卒縮短在杜拜的訪問返回巴基斯坦。 布托呼籲「世界最偉大的民主國家美國」,應敦促穆夏拉夫信守舉行自由公平選舉的諾言。 可是巴基斯坦政府警告說,明年一月的選舉可能延期一年。與此同時,巴基斯坦警方大舉出動,逮捕了數百名反對派人士,已被革職的首席大法官也被軟禁在家中。 二零零八年美國總統選舉參選人,民主黨參議員拜登指出,事到如今,布希政府只能責怪自己。 同時也是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拜登說:「在巴基斯坦居多數的溫和派民主人士,擁有表達政治意見的機會與美國的利益休戚相關。」 拜登說:「布希政府並沒有任何對巴基斯坦的政策,它只有對穆夏拉夫的政策,可是這個政策與巴基斯坦無關,它也不能影響這個地區的局勢。」 共和黨資深參議員史派克特說:「巴基斯坦目前的局勢如今惡劣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史派克特指責穆夏拉夫政治力量過於薄弱,不能成為美國反恐戰爭堅定可靠的盟友。 史派克特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訪問時說:「我不會支持美國對巴基斯坦提供援助。穆夏拉夫目前的所作所為與民主政治背道而馳。軟禁最高法院的法官是無法無天的行為,穆夏拉夫如今宣布他自己成為巴基斯坦的獨裁統治者。」 ======================
一般來說美國是很好
但是待在美國越久
就越覺得美國許多方面在往下走
當然許多方面比起大陸 台灣仍是好多了
只是這個這個好還能撐多久
會不會等到將來的孫子跟我抱怨說
為什麼他會生長在美國呢
現在的美國是開發國家中上工作時間最久的
參考 http://www.epochtimes.com/b5/6/7/11/n1381158.htm
可是美國現在母親日漸退出職場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us-news.php?nt_seq_id=1611884
所以要住在好區越來越困難
請參考我部落格文章 - 我的居住環境介紹
http://tw.myblog.yahoo.com/taiwan-usa/archive?l=f&id=16
美國破產普遍化 中產階級自身難保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54933
美國的 M型社會 比台灣嚴重許多
而昂貴的教育費用將會是這個現象惡化的推手
八千萬嬰兒潮待退, 恐吞噬社安金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topic-1.php?nt_seq_id=1608781&sc_seq_id=3461
到了我想退休領社會安全基金的時候
也許必須等到七十五歲以上
只保佑那時候我還能健康的使用這些錢
但是我的小孩甚至孫子
大概就不用享受這個福利了
美國因為伊拉克戰爭
每一年需要四千億美金以上的直接開銷
還不包括傷亡撫恤 國防經費與一般武器採購跟研發
所以嚴重的影響許多層面
例如大幅減少補助州的經費
所以州也就減少補助各學區的經費
但是老師年資 薪水跟健保費用卻必須一直增加
如此一來地稅就只能一直漲
所以那些我就問那些市長候選人
你們如何能減稅 這是不可能的事嘛
美國在往後二十年會陷入這個錯誤的伊拉克戰爭泥沼
然而美國布希政權卻還在想如何打伊朗
在布希下台前半年
美國一定會對伊朗動手
到時候 油價一定會大漲
世界經濟可能要陷入嚴重危機
蘇俄也會因此跟美國展開另一波冷戰
世界局勢可能就從此改變
美國國內各種情形可能會更加惡化
IMF警告:美元恐大跌 全球經濟陷危機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inst-news.php?nt_seq_id=1612667
在美國國內問題上
現在很多美國人已經迷失了
我講的美國人不是第一代或是第二代移民
而是那種在美國已經是好幾代的
黑白種族將會是永遠美國的隔閡
幾十年內我看不到有解決的方法
因為黑人住的地方幾乎都是爛區
沒有翻身的可能
現在共和黨提名的大法官都是保守派的
而且都很年輕 可以在位二三十年
反對於所謂校園平權法案
這樣一來以後美國大學黑人更難申請到
使得將來種族問題會更嚴重
黑人大法官湯瑪士說耶魯文憑不值錢
但是起碼當初他因此耶魯畢業
雖然剛開找工作辛苦
但是起碼在耶魯所受的教育
讓他後來有機會成為大法官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us-news.php?nt_seq_id=1611891
現任國務卿萊斯也是因平權法案才有機會唸大學的
請參考萊斯傳記 (http://tw.myblog.yahoo.com/jw!DCj1lQOHRwKvaAvfccg-/article?mid=2644&sc=1)
大多數美國人對於非歐洲以外的歷史與事件基本上是不了解的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在越戰與伊拉克等地面戰爭會失敗的原因
但是因為有著強大的武力
讓這些不了世界的美國掌權者為所欲為
造成許多國家的動盪跟不再信任美國
寫這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是在提醒自己與大家
美國雖然好但是也有許多的問題
要懂得居安思危
不要讓小孩變成迷失的美國人
同時也做個紀錄
看看過了一年以後
美國與世界的局勢會如何演變
以下事件真的是發生在我住的週遭
================
本陣前市長被現任市長控告跟建商官商勾結貪污
一干人犯被判刑有罪
我有 一次帶小孩去旁聽鎮民大會
跟好當天受邀的聯邦檢察官就在講這個事情
http://www.nj.com/news/ledger/index.ssf?/corruption/stories/20050413sl_scannapieco.html
本縣的一些公務首長最近也是因此被判刑
http://www.nj.com/news/index.ssf/2007/10/a_federal_judge_sentenced_thre.html
更離譜的是本州的澤西市的許多法官居然爆發醜聞
http://www.nj.com/jjournal/stories/index.ssf?/base/news-5/1193119109324900.xml&coll=3
新澤西州前州長也因為爆發不法在州府裡安插同性戀伴侶而下台
現任州長也因為跟女友有職務上的問題而被調查中
美國平均每個學區至少就會有一名色狼老師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weekly-news.php?nt_seq_id=1611534
====================
中國時報 2007.10.02
大法官們的秘密世界
郭崇倫
初到美國讀書,最讓我驚訝的就是媒體對最高法院判決的重視,記者們分析再分析,每回新提名大法官時,都成為國內新聞最重大事件,搞上幾個月是常事,記者翻箱倒櫃找出此人在學生時代的學期作業,以探究他對問題的真正看法。
但真正讓我覺得這不是高來高去的政治,是當我遇見賽門,賽門整日在校園裡遊蕩,天知道學位修了有多久,對什麼事都不在乎,但在總統大選前,他告訴我要去投票,「因為總統會決定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提名」。
在美國,大法官不僅解釋憲法,還因應現代生活變遷而擴張憲法適用,舉凡言論自由、種族平等,都與時俱進,而過去廿年下來證明,總統大選的結果是決定最高法院組成的最重要因素。
去年布希把兩位自己的人送進最高法院,已經令其中自由派與保守派比例嚴重失衡,根據傑佛瑞.托賓(Jeffrey Toobin)的新書「在最高法院的秘密九人世界」(The Nine:Inside the Secret World of the Supreme Court),保守派只差一票,就可以推翻所有過去重要的釋憲案。
托賓指出,在去年與今年的判決中,三分之一都是以五比四些微差距通過的,他強烈的暗示,明年選舉再不投給民主黨候選人,美國引以為傲的三權分立制度,將會破產,行政權獨大,人權保障蕩然無存。
但是他的書並不是教條式的政治宣言,相反的,在訪問過75名大法官的法律助理,以及若干不願具名的大法官之後,托賓發現影響判決的其實是大法官的個性、與其他大法官的私人情誼,以及個人的法理意識型態,他的書中充滿著每個人的小故事,以及機鋒的話語。
譬如有一次強硬保守的史卡力亞與溫和中間的甘迺迪同車,遇到大風雪,趕路心切的史卡力亞命令司機,「以我被賦予的權力,你闖過這個紅燈」,一旁的甘迺迪提醒他說:「我們沒有闖紅燈的權力」。又譬如至今獨身的蘇特,生活極為儉樸封閉,竟然不知健怡可樂為何物,歐康諾希望幫他介紹適合對象等。
但最重要的還是判決,近年來影響最深遠的判決是2000年的布希告高爾案,最高法院以五比四判決高爾敗訴,把布希送入白宮,托賓自己曾寫過整本書談此案,但是在與大法官們深談後,還是專以兩章進一步探究。
法界與媒體當時最大的批評倒還不是判決本身,而是為什麼最高法院決定審理此案,此舉只會陷自己於政治惡鬥中,又要在短時間內倉促做出判決,更會徒然斲傷最高法院超然的權威地位。
但是大法官們並不這麼想,有著菁英心態的他們覺得這件事太重要了,不能任由佛州最高法院去決定,但沒有想到,這個判決結果對大法官們自已都造成莫大衝擊,事後甘迺迪嘟囔著:「最高法院與美國將與以前大大不同」,並從中間轉變為自由派,在審理中,蘇特被同僚們如此深根蒂固的政治偏見「嚇到」哭泣,並認真考慮要辭職。
最戲劇化的莫過於歐康諾,她原本是忠誠的共和黨員,常在備忘錄中提及「我們」(共和黨)與「他們」(民主黨),她是芭芭拉.布希的網球搭子,在2000年大選夜,高爾一度好像勝出時,錯愕不已。
歐康諾是強力主張最高法院應該審理此案的,但是她真正的原因不是基於法律,而是她看不慣混亂局面,她認為美國人民希望事情用法律解決。而她支持布希的一票,證明是關鍵性的。
但是歐康諾與布希的意識形態後來卻漸行漸遠,她主張政府少管人民私事,與布希強調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主張相左,司法部長艾希克羅的傲慢態度也把她惹毛,尤其是賓州竟然有法官判決「妻子在墮胎前必須通告丈夫」合法,藐視最高法院有關墮胎一貫判決,這簡直氣炸她了,反諷的是,這位法官就是在她辭職後,被布希提名遞補空缺的阿雷托。
歐康諾辭職部分原因是因為丈夫生病,但許多人猜測也在對布希抗議,她在辭職前接受許多媒體不具名的訪問,大肆批評布希的反恐戰爭不合憲,托賓的書有一大部分是從她的訪問中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布希的任期與陳水扁的任期大部分時間重疊,但陳水扁更換大法官的幅度比布希大多了,台灣大法官們究竟在這些年的動盪政局的關鍵時刻扮演什麼角色,希望能有台灣版的「大法官會議的秘密世界」,替大家釋疑。
====================
中國時報 2007.10.16
美國種族主義的繩繯
張鐵志
一個繩繯,挑起了美國社會最為敏感的一根神經。
幾天前,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一位黑人教授的研究室門口被掛上一個繩繯,頓時成為國際新聞。因為這個繩繯代表的是美國早期南方白人對黑人的私刑──用繩繯在樹上進行絞刑。如今,這個種族仇恨最具體的象徵竟然出現在一所大學,一位以研究美國種族問題著稱的黑人教授的門口。
上個月這個白色繩繯才震撼全美。去年底,在南方路易斯安那州一個小鎮高中裡,一名黑人學生坐在素來只有白人能坐的一棵大樹下,第二天這個樹上就出現三個繩繯。另外,六名黑人學生毆打一名白人學生,竟然被判決意圖謀殺。民權運動人士認為,這個判決反映了美國南方司法體系中深植已久的種族歧視,因而在九月底發動上萬人的抗議遊行。
這場遊行讓人想起六○年代的民權運動。事實上,種族主義一直以更隱晦的姿態存在於美國社會。不過,在政治場域中,他們卻從不曖昧,反而是共和黨最鮮明的印記。因六○年中期民權運動廢除了南方許多種族主義的制度後,共和黨就採取所謂的「南方策略」,亦即利用南方白人對民權運動進展的嚴重不滿,以及其對黑人的持續歧視,把他們從民主黨手中爭取過來。
尼克森總統打造的這個南方策略,從此改變美國政治版圖。從七○年代後,幾乎每任共和黨總統多少都有種族主義的象徵性動作。一九八○年雷根競選總統時,前往一九六四年三名民權運動義工被謀殺的密西西比州的一個小城;但他不是去哀悼他們,而是說他支持當年州政府進行種族隔離的權利。
一九八八年,老布希總統在競選中不斷談當時一樁黑人囚犯強暴白人女子的案件。他的主要競選策士就承認,「只要我們在南方一再談這個案子,我們就會贏」。二○○○年的選舉,他的兒子小布希去一所南方大學演講──這大學當時以禁止黑人和白人的戀愛而惡名昭彰。
在那場總統大選中,小布希只拿了百分之九的黑人選票。但反正共和黨不在乎黑人選票,因為他們可以掌握南方白人。許多評論家就認為,即使南方白人工人與重視富人的共和黨矛盾,但由於南方策略的種族牌(再加上宗教、墮胎等所謂「價值」議題),使得他們願意支持共和黨。因此,去年底的國會選舉中,民主黨雖然在各種人口類別中都取得多數,但南方白人還是有六成在眾議院選舉中投給共和黨。
雖然政治動員並不是美國種族主義持續根植的唯一因素,但是政治人物的政策和言語操弄,顯然會深化社會中的種族矛盾。
二○○五年,共和黨為了爭取選票,終於對南方策略道歉。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在代表布希出席黑人民權組織時說:「過去有些共和黨人放棄非裔美人的選票,利用種族對立來爭取白人選票。我今天要代表共和黨說,我們錯了」
他們真的知道錯了嗎?
就在九月底路易斯安那州遊行的後幾天,公共電視在一個以黑人為主的大學舉辦一場關於美國族群問題的辯論,四名共和黨的主要總統參選人全部拒絕參加(民主黨的辯論則在六月舉辦)。而就在辯論的一周前,共和黨參議員否決讓華府地區擁有國會代表──因為這個地區是以黑人為大多數。
更諷刺的是,整整四十年前的九月,美國高中的種族隔離開始被廢除──在阿肯色州小岩城的一所原本以白人為主高中,聯邦政府派部隊護送九名黑人進入就讀。沒想到,四十年後,南方中學中的種族隔離、華府政治中的種族主義,即使沒有制度化,但根深柢固。
看來,種族主義者的絞刑繯,套住的不是他人的肉體,而是他們自己的靈魂──始終充滿偏見、歧視與敵意的靈魂。
(作者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
中國時報 2007.10.24
美國會有道德威權譴責土耳其嗎?
林博文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10月10日以27票對21票通過譴責土耳其於1915年開始對亞美尼亞人(Armenians)的大屠殺是一種「種族滅絕」(genocide,或稱種族淨化)。土耳其政府對這項純屬象徵性而無任何約束作用的決議案憤怒無比,立即召回駐美大使,並揚言如眾院院會通過此項決議案,50多年的美土軍事合作將從此逆轉,美土外交關係亦將變質。
土耳其的嚴厲警告嚇壞了白宮,連大力支持譴責土耳其的眾院議長裴洛西也被嚇到了,一批贊助連署決議案的兩黨議員紛紛打退堂鼓撤銷連署。布希和白宮發言人連續發表聲明批評眾院外交委員會,他們說美國對1915年以來,亞美尼亞人遭遇的苦難深感遺憾,但眾院外委會的決議案並不是對歷史性大殺戮的正確反應,決議案只會嚴重損害美土關係和反恐戰爭。而布希和白宮發言人絕口不提「種族滅絕」這個字眼。
鄂圖曼帝國的土耳其人從1815年開始有計畫地屠殺亞美尼亞人,強迫他們向沙漠行軍,以刺刀和饑餓對付他們,約有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當時美國駐土耳其大使摩根索(Henery Morgenthau,其子摩根索二世當過羅斯福總統的財政部長,其孫現為紐約曼哈頓首席檢察官),曾向土國內政部長抗議殺戮,部長不耐煩地說:「你為什麼對亞美尼亞人那麼有興趣?」
波蘭猶太人雷姆金(Raphael Lemkin)聽到亞美尼亞人被土耳其人有計畫、有步驟地屠殺後,創造了「種族滅絕」這個字眼,它的意思是說一個種族系統性地摧毀,而不是一次性地大殺戮。屠殺亞美尼亞是土耳其的歷史大罪和道德內傷,92年來,土耳其一直使用各種方式掩飾這項罪行,甚至在刑法上明定不可宣揚土耳其殺害亞美尼亞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亞美尼亞人帕慕克(Orhan Pamuk)即曾被控侮辱祖國而差點被判刑,而在國際壓力下,安卡拉政府才讓步。
住在美國的100餘萬亞美尼亞人後裔,曾多次遊說國會通過譴責案,但每次在眾院外委會即止步,原因是白宮不願得罪土耳其(雷根是唯一用「種族滅絕」字眼譴責土耳其的美國總統),而土耳其遊說團又多金多勢。
美土間的軍事合作從1950年韓戰即開始,在聯合國部隊中,土耳其軍隊最能打,死傷亦多。目前伊拉克16萬美軍每日所需的軍需與日常用品,70%是從土耳其運來,美軍各種燃料,有三分之一來自土耳其。土耳其這一陣子一直威脅要入侵伊拉克北部,以掃蕩土國庫德族叛軍,而美國國務卿萊斯再三力勸土耳其克制。土耳其每年獲得5至10億美援(軍援除外),僅次以色列和埃及。
由於土耳其是極少數(也許是唯一)公開支持以色列的伊斯蘭國家,因此美國眾院外委會在辯論譴責案時,曾引發美國猶太社區的對峙和分裂。勢力龐大的猶太組織「反誣衊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協助遊說眾院不要通過譴責案(土耳其政府至少花了2000萬美元遊說費),理由是土耳其是以色列的好朋友,但許多猶太公司則認為曾遭納粹德國屠殺的猶太人,應該同情和支持亞美尼亞人,不應為了現實政治而罔顧道德責任與歷史良心。許多猶太社區還公開宣布與「反誣衊聯盟」斷絕關係。
土耳其政府的強烈反應,可能會迫使眾院議長裴洛西、眾院外委會主席藍托斯(對台友好的加州猶太人,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和眾院民主黨放棄把譴責案送交院會討論。也就是說,譴責案到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其實,眾院外委會通過譴責土耳其「種族滅絕」,亦引發了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美國國會有道德威權譴責別國的歷史罪行嗎?一名佛羅里達州民主黨籍眾議員說得好,美國從來沒有為當年拓荒時代屠殺印第安人而道歉,白人打贏印第安人是「勝利」,印第安人打敗白人則是「屠殺」。史達林、毛澤東的罪行,是不是也要譴責呢?所有的歷史罪惡都該受到譴責,但不應是選擇性的。(本欄作者新著《歷史從此改寫──跨世紀人物評點》,近由立緒文化公司出版)
==========
中國時報 2007.10.24
重建伊拉克至少90億美元被汙走
王嘉源/專題報導
從2003年4月到2004年6月,美國聯邦準備銀行共運送多達120億美元的現鈔到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打算讓「美英聯合臨時執政當局」(CPA)運用在伊拉克重建工程上,以及協助伊拉克各部會運作,但不可思議的是,其中至少90億美元因管理不善和貪瀆而下落不明。
美國《浮華世界》(Vanity Fair)雜誌記者從伊拉克前總統哈珊一座行宮的保險庫入手,追蹤到美國聖地牙哥附近一棟房子,再追蹤到巴哈馬群島一個郵政信箱,試圖追查鉅款流向,但過程中卻發現很少人關心這個問題。
錢進巴格達 管控就失靈
美國聯邦準備銀行紐約分行的營運中心位於新澤西州東盧瑟福,地點是一棟戒備森嚴的大樓,其貨幣地窖大如沃爾瑪百貨賣場,據說可存放多達 600億美元的鈔票。2004年6月22日,一部卡車駛進貨幣地窖,這天地窖裡的機器特別忙碌,因為從未處理過如此大量的單筆鉅款:24億美元,全數是 100元美鈔。在銀行員工和閉路監視系統的緊盯下,一綑綑的100元美鈔被分批運上等待中的卡車,總數有40大綑之多,重達30公噸。
數小時後,卡車抵達華府附近的安德魯空軍基地,鈔票被拆封卸下,由美國財政部人員點數,然後轉運到一架C-130運輸機,隔天送抵巴格達。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運送美鈔到伊拉克,這是歷來單日數量最多的一次。但這筆錢運到巴格達,交由「美英聯合臨時執政當局」(CPA)經手後,管控制度就失靈了。
當時CPA最高行政長官是布雷默,他是由五角大廈所遴選,因為CPA本身就是五角大廈成立的,也由國防部負責人事安插。美國國會一年撥款 16億美元給布雷默管理CPA,CPA卻不是國會授權成立,根本不對任何人負責,而其運作過程中出現詐欺、浪費及貪瀆現象則是前所未見,牽涉到的人包括美國政府官員、美國承包商、伊拉克不法之徒及另外很多人。
百億如何用 缺細目可查
CPA的確需錢孔急。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共運送21次鈔票到伊拉克,總計達119億8153萬美元,總重量363公噸。鈔票運抵巴格達後,多半留在巴格達,被運到伊拉克的銀行和巴格達機場附近的美軍「勝利營」以及位於「綠區」的哈珊前總統行宮等處。CPA及伊拉克政府總部即設在「綠區」。
CPA官員曾試圖監控流入伊拉克財政部這種政府機構的金額,但錢究竟如何使用卻缺乏細目可查。一名前CPA官員說,這個制度基本上是根據「信賴原則」運作。例如,CPA將超過15億美元現金運送伊拉克銀行,但後來稽查人員只能找到5億美元的流向。
貪瀆很猖獗 詐欺是常態
一名曾與CPA共事過的前美軍軍官說:「貪瀆很猖獗」。在哈珊垮台後負責伊拉克部會的一些伊拉克人,由於擔心隨時會丟掉飯碗或失去性命,無不盡其所能快點攢些退休本。領款過程中出現「詐欺」也是家常便飯。在8206名向CPA領餉的「保全人員」中,僅有602人確有其人,其餘7604人全是幽靈雇員。曾由美國副總統錢尼擔任主管的政府承包商「哈利波頓」向CPA提報的領餉人數為4萬2000人,但實際上在伊拉克只有1萬4000人受雇於他們。
為何數十億美元就這樣消失無蹤呢?難道沒有任何稽查機制追查錢的流向嗎?
2003年10月25日,CPA核發了一紙140萬美元的承包案給「北星顧問公司」(NorthStar Consultants),由其協助「伊拉克發展基金的管理與會計工作」。記者要求五角大廈官員提供一份契約影本,卻被拖延了好幾星期,而後來提供的文件中,包括執行契約的公司幹部名字和職銜,公司電話號碼後四個數字,以及負責核發承包案的美國官員名字,全被塗掉。
查北星公司 涉海外詐欺
最後記者根據比對公開資料及其他消息來源,還是查到了一些失落的資料。「北星」公司設址於聖地牙哥,登記在霍威爾夫婦名下,其地址同時設有多家公司,其中一家叫做「國際金融顧問公司」,另一家業務是「販賣家具及房子裝修」,「北方」公司是前者的子公司。
為何旗下公司業務包括裝修房子的人,會拿到美國政府空運到伊拉克的數十億美元的會計承包案呢?霍威爾先生拒絕討論承包案細節。「北星」在巴格達的確派有員工,但霍威爾並非有執照的會計師,其手下員工也一樣,該公司實際上在伊拉克做了多少會計工作,美國數十億美元的公款下落不明,便已經提供了最佳解答。
後來經查,「北星」公司的郵址竟設於巴哈馬首都拿索,郵箱為P.O. Box N-3813。一名叫派翠克.湯姆森的男子及其在巴哈馬的公司也設址於此,而近年來湯姆森及其公司捲入一樁稱為「長青保險」的重大海外詐欺案。「長青保險」號稱是一個可避稅的海外基金,向數以千計美國退休人員及其他國家投資人吸金達2億美元,最後卻遭掏空。湯姆森是「長青保險」的3名董事之一,也就是他安排霍威爾將「北星」公司的郵箱和他設在一起,但他宣稱已很久未見到霍威爾。
美國司法部 奇怪不追究
2004年6月30日,布雷默及CPA正式把伊境的執政工作移交給伊拉克人。早在該年春天,CPA官員及承包商因擔心伊拉克新政權執政,更加積極搞錢。光在CPA任期最後3個月,就有50億美元被運到伊拉克。6月28日在CPA預定交權兩天前,一名CPA官員還緊急向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申請再運10億美元,不過未批准。
五角大廈對這些貪贓枉法問題早已心裡有底。因為布雷默在卸任最後一刻發布了一項由五角大廈擬定的命令,宣稱所有聯軍成員「應享有免被逮捕或拘押的權利,唯有派遣國代表人員可進行這種逮捕或拘押」。而根據這項命令,承包商「依據契約或分包契約條款從事的行為,也應免受伊拉克法律管轄。」
換言之,伊拉克人過去對哈珊獨裁統治下的非法行為無可奈何,今後他們對美國人的非法行為也一樣。而所謂「派遣國」亦無意追究這些不當行為。除了少數低層人員曾被開刀外,迄今美國司法部一直堅決避免追訴美軍占領伊拉克出現的集體詐欺行為。
=================
中國時報 2007.10.17
布希遲早會轟炸伊朗
本報訊
以色列上個月準備轟炸敘利亞一座尚未完工的核設施之前,曾告知布希政府。以色列此項行動引發了副總統錢尼和國務卿萊斯的激烈爭辯,錢尼主炸,萊斯反對。錢尼受到以色列行動的影響,更強化了轟炸伊朗核設施的決心。
據調查記者西摩.赫許(Seymoour M.Hersh)和其他軍事記者的看法,布希一定會在2009年1月20日下台前攻擊伊朗,但錢尼認為,如攻伊時間離投票日太近,則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不利,因此早打比晚打好。
布希原本聽從萊斯的意見,與伊朗舉行會談,但毫無進展,德黑蘭當局的態度絲毫沒有軟化,使美伊對談陷入僵局。伊朗的強勢,幫了錢尼的大忙,而使鷹派氣燄大盛。
布希現已放棄與伊朗經由對話而解決兩國紛爭的任何希望。為了營造「攻伊有理」的氣氛,布希政府已把攻打伊朗說成是「反恐」,而不是過去所說的「阻止核武擴散」。
布希政府今天還相信,只要提出「反恐」這兩個字,國會就不敢反對,媒體也不會大唱反調。布希把攻打伊朗說成反恐的唯一理由是:伊拉克迄仍動盪不安,禍首是伊朗。美軍駐伊指揮官裴卓斯一再如是指控,最近連萊斯也發出同樣指責。
當然,除了布希政府之外,全世界都知道,美國推翻伊拉克總統哈珊,擁立什葉派政府,伊朗是最大的受益國。伊朗和現在的伊拉克當權什葉派,關係密切,伊拉克政府許多大員在哈珊主政時都曾流亡伊朗。
錢尼主張動用海軍對伊朗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surgical strike,意指迅速而精確的空襲),而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已指示海軍作好準備。一名前情報官員說,海軍在波斯灣集結了大批船艦、戰機和巡弋飛彈,而且每天進行演練。布希政府一旦決定動手,轟炸目標將包括核設施、軍事基地、工廠、發電廠、油庫和橋樑。
據稱新近上台的英國首相布朗和法國總統薩科奇已向白宮表示支持轟炸伊朗,倫敦尤為積極。今年3月23日,15名英國官兵在波斯灣遭伊朗拘捕(後釋回),皇家海軍顏面大失,希望美國為他們出氣。
除了動用海軍轟伊朗之外,錢尼也可能會央請以色列代打,以色列曾於1981年6月7日轟炸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的歐西拉克(Osirck)核子反應器,重挫哈珊發展核武的雄心。以色列如獲美國之請轟炸伊朗核反應器,依美以關係看來,應不會拒絕,而美國必會慷慨地贈送巨款或武器給以色列作報答(除軍援外,美國每年送20億美元給以色列)。
轟炸伊朗反應器,最大的受益國是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專家估計,伊朗還需2至5年的時間才能製成第一枚核子彈,而最擔心伊朗擁有核彈的就是以色列,其次是遜尼派為主的沙烏地阿拉伯。
美國新保守派因伊戰不順而沈寂一陣之後,最近又開始活動。新保守派創派人之一諾曼.波霍雷茲(Norman Podhoretz)和布希談了40分鐘,力促他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波氏的兒子約翰是《紐約郵報》總主筆,10月12日才在郵報專欄中指責萊斯的中東外交徒勞無功。波氏的女婿伊里奧.艾伯拉姆斯現為白宮國安會資深顧問,是有名的大鷹派。
前幾天,波霍雷茲在紐約曼哈頓西區83街邦諾書店舉行新書發表會,並宣稱美國應攻打伊朗時,曾遭聽眾強烈譴責和怒罵,場面一度失控,書店趕快找警察來維持秩序。80多歲的波氏悻悻然地說,他幸好早已不住在曼哈頓上西區自由派大本營。
布希政府以武力蹂躪伊拉克,造成10餘萬伊人死亡,400萬人流離失所之後,現在攻打伊朗,顯然已勢在必行,只是時間問題了。
=================
中國時報 2007.10.24
國際瞭望:布希將對伊朗「告別演出」?
本報訊
美國副總統錢尼放話說,伊朗如果還不放棄其核子計畫,「將會承受嚴重後果」。這與布希所說伊朗擁有核武是「不能允許的」,同樣是非常嚴重的警告,布希政府是否橫了心,要來一場「告別演出」?
有一種值得擔憂的事態是,布希明知攻打伊朗難以善後,但他就是要這樣做,將來難以收場的事留給下任政府去做。
分析這種心理,布希政府可能認為如果不在伊朗核武萌芽時期將它摧毀,則將來伊朗如果有了核武(不管是5年之後或10年之後,按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艾巴拉迪的估計是8年),則這筆賬會算在布希頭上,因為他徒託空言未能阻止伊朗發展核武。當然這是從美國及以色列的立場考慮的問題。
其次,布希政府認為攻打伊朗不會像在伊拉克一般陷於泥淖,因為美國不打算由陸路進攻伊朗,而純粹是以空襲力量打擊伊朗,既然損失不了兵員,國內的反對聲浪就有限,而也許此舉會提升布希的聲望,可以彌補在伊拉克的損傷。
這種考慮相當自私,因為打擊伊朗必然會使波斯灣的輸油路線受阻,國際油價暴漲將不是一、兩天的事,至少會有半年的狂漲,不但工業國家受不了,開發中國家的經濟也將大受衝擊,使國際經濟元氣大傷。
而這樣一來,中東的政治情勢究竟將有什麼變化是很難測的,美俄之間的關係是否又會倒回冷戰時代?也是難測的事。
根據一般推斷,美方空襲的目標包括伊朗的核設施、交通運輸樞紐、電力等基礎建設、革命衛隊的基地,而美國認為,將伊朗武力摧毀後,目前政權即撐不起來,換個現實主義的政權是極為可能的。
====================
今日晚報 2007.11.05
穆夏拉夫發動二次政變 美對巴政策進退兩難
中央社
美國人悲觀前景 想變天
對經濟、伊拉克戰爭的擔憂,以及對華盛頓政治狀況的日益不滿,導致公眾對國家方向給予十多年來的最低評價。只有24%的人認為美國發展方向正確,四分之三的人希望下屆總統採取不同於布希的路線。
絕大多數民主黨人、四分之三的獨立選民、甚至一半的共和黨人希望改變現有路線。60%的人強烈要求美國產生這種改變。
民眾最不滿意的問題仍然是伊拉克戰爭,此外他們對經濟狀況也日益悲觀。超過60%的人認為伊拉克戰爭得不償失,約三分之二的人對美國經濟予以負面評價,約70%的人認為明年可能發生經濟衰退。
整體民意傾向於民主黨的路線,但有證據顯示,明年的大選將是一場爭奪激烈、以負面攻擊為主和雙方得票數很接近的選舉。與兩黨選戰操盤人士的交談,以及調查後對被調查者的訪談也證明這一點。
目 前,國會參議員喜萊莉‧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紐約州)是人氣最旺的民主黨總統提名參選人,在摹擬投票中能夠一舉擊敗共和黨的四名主要總統提名參選人。但如果喜萊莉與其中兩名參選人: 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和國會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亞利桑納州),一對一對決,她的領先程度不高。兩黨主要參選人在最新民調中皆未得到51%以上的支持率。
喜萊莉得到28%的強烈支持率,高於其他任何參選人;但她得到35%的強烈反對率,也超過其他參選人。
布希的施政僅得到33%的人認可,卻遭到64%的人否定,多數人否定布希的施政表現已長達兩年半。但是民主黨也好不到那裡去,民主黨去年重新奪回國會掌控權,但一年來的表現也僅獲得28%民眾的認可率,為1995年11月以來之最低。★★
留言列表